在過去的3個多月里,江蘇揚州志願者聯盟的負責人朱成軍感到一股“從未有過的踏實感”。自從團組織幫助協調舉辦了第三屆揚州志願者文化藝術節後,他直呼找到了“組織的力量和家的感覺”。
  與朱成軍有著同樣感慨的,還有一大批活躍在揚州各個領域青年社會組織的年輕人。這種“貼心、實在”的感覺,與團揚州市委今年開展的“匯青行動”密不可分。
  自今年7月起,團揚州市委針對青年社會組織開展“匯青行動”,動員全市各級團幹部“四匯青年”,即匯青年友、匯青年力、匯青年計、匯青年夢,以直接加入1個以上青年社會組織的方式來融入青年,通過每月參加兩次以上的活動,瞭解青年組織發展狀況和訴求,整合團內外資源,引導幫助青年解決難題、實現夢想。
  “‘匯青行動’是一個先走進,再融入,最後引導和服務的過程。青年社會組織是富有活力和創造力的青年群體,這些優秀的社會青年不僅是團組織的工作對象,更是共青團工作的重要力量。團幹部只有真正走進青年,才能瞭解青年,團組織只有真誠服務,才能更好地凝聚他們。”團揚州市委書記佘俊臣說。
  團儀徵市委書記朱仁松加入當地義工聯後,憑藉慈善拍賣,成功幫助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籌得8萬元醫療費。從局外人到社團的一份子,參與匯青行動後的朱仁松對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視角:“只有通過親身參與,團幹部才能理解青年的所作所為,才能知道他們真正需要什麼,團組織的工作才有方向性和針對性。”
  組織、參與的活動多了,認識朱仁松的人也多了起來,如今上街時,常會有陌生人跟他打招呼,“這種被認知的感覺真的很好。”朱仁松說。
  感覺好的不僅朱仁松,在團寶應縣委青年部副部長吉煜看來,融入青年、親身參與活動讓他更有成就感。
  以會員身份參加過幾次志願活動的吉煜發現,縣裡各個青年組織間的聯繫並不緊密,在他看來,有些活動的開展完全可以組織多家社團聯合起來。為了儘快摸清當地青年社會組織的規模,吉煜成了最愛打探消息的人,哪家組織乾什麼,負責人是誰,常在哪搞活動,這些信息他都不放過。
  經過調查,吉煜摸清了全縣30多家青年社會組織中運轉較好的16家,將其聯繫人信息統一做成一張通訊錄名片,發給每次參與活動的青年朋友。平日的共青團工作談到青年社會組織話題時,他也會拿出隨身攜帶的通訊錄名片發給對方。
  “之前團組織就像被一個無形的殼包著,由於缺乏溝通渠道,許多青年社會組織游離在這層殼外,我們要主動走出去,他們才走得進來。‘匯青行動’打破了這個殼,讓團幹部切身融入青年中,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。”吉煜說。
  “匯青行動”開展以來,揚州全市各級團組織通過認真摸排,新找到本地各類青年社會組織212家,直接覆蓋上萬人,數以千計的各級團幹部扎根基層,融入青年,參加了各類青年社會組織的活動。
  揚州吧公益社負責人錢亮一直想要聯合多家青年志願者組織,共同舉辦一場成功的揚州青年志願者文化藝術節。
  在這之前,錢亮已經嘗試著舉辦過兩屆。籌備期間,各種瑣事讓沒有大型活動經驗的他焦頭爛額。活動當天,“只有5個社會組織參加、現場秩序混亂、節目良莠不齊”的“慘況”,更讓錢亮和其他社團組織負責人沒了底氣。
  “以前壓根沒想過能和政府部門打交道。”當團組織通過豆瓣網找到錢亮後,他嘗試著將舉辦志願者文化藝術節的想法提了出來,沒想到得到充分認可。
  聯繫場地、幫助完善活動策劃、落實企業贊助,在團組織的幫助協調下,今年10月,第三屆志願者文化藝術節在市中心的核心地帶精彩上演。20多支青年志願者組織聞訊後,特意從周邊縣區趕來。
  通過廣泛的組織動員,揚州各級團組織走進基層青年群體,激勵、引導和幫助青年追尋夢想。
  儒漢堂傳統文化中心負責人劉偉,在團揚州市委的幫助下完善項目策劃書,獲得民政部門資金扶持送文化進基層項目的公益創投招標,實現了他弘揚傳統文化,將古琴表演送社區的心愿;團高郵市委幫助該市文游臺車友會負責人陳旭聯繫機場,組織車友會成員,帶上10多位一輩子沒出過高郵的老市民,看到了家鄉的飛機飛上藍天;團寶應縣委牽線搭橋,幫助本土微電影愛好者匯聚一堂,成立微電影協會,主辦原創微電影藝術節,讓協會負責人彭瀟“拍一部自己的微電影並廣為人知”的美夢成真。
  “青年社會組織不怕做事情,就怕遇到難題時推進不了。”團揚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薛餘保說,“團組織的主動融入,能讓團幹部們直面青年的所需所求,通過整合資源,幫助青年解決難題,實現夢想。”
  在團組織為青年社會組織提供幫扶的過程中,青年對工作的熱情和幹勁也讓團幹部們刮目相看,他們靈活的創意和務實的作風,為團組織的工作註入了新的活力。除了能對一大批青年群體實現有效覆蓋外,青年社會組織的多元化特性也逐步成為團組織工作中的重要臂膀。
  揚州志願者聯盟負責人朱成軍的另一個身份是一家琴行的總經理,採訪期間,在得知團揚州市委有一項關愛留守兒童的新陣地“希望村塾”缺乏愛心志願者時,朱成軍與團組織一拍即合,現場達成共識,今後由朱成軍組織琴行里的老師,免費給“希望村塾”的孩子們上音樂課。
  青年社會組織的積極投入,帶來了“鯰魚”效應:揚州“自然牆繪”壁畫的負責人左濤,在通過其他社團與團組織對接後,經常在團組織的牽線搭橋下,組織志願者為留守兒童陣地、村委會、敬老院免費提供公益牆繪裝飾;在得知團寶應縣委要開展“千人毅行”騎行活動後,8個青年社會組織主動找到吉煜,希望提供活動攝影、志願者參與、秩序維護等工作;團儀徵市委的一場義拍敬老活動,吸引了當地紅舞團、儀徵歌友會的友情節目贊助,攝影會還為老人義務拍照,廣發微博、微信,助力活動宣傳。  (原標題:揚州:“匯青行動”打造服務型團組織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y59nygw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